(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位年轻的小学教师告诉我,工作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80后”“90后”的家长会提很多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沟通。这确实是很多幼儿园、中小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在考察和了解过很多学校和教师的经验之后,我深感到,要解决好与家长的沟通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关键在于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建立和强化教师的专业地位。与家长顺利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让家长从内心认可教师的专业地位,信服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办法。比如,孩子之间出现矛盾该怎么处理?孩子的不良习惯该如何纠正?孩子情绪暴躁该如何安抚?诸如此类问题,教师经常会被家长问及,教师是否能够提出比家长更高明、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用起来有效,是影响教师与家长沟通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术业有专攻”,教师多研究这些实际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比家长懂的多,比家长有办法,家长自然就愿意信服教师的意见。通过提供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建议展现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确定自己在学生家长心目中、在社区里的专业地位和专业形象,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努力追求的专业目标。 把握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教师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了,自己当“甩手掌柜”,恨不得孩子的教育问题由学校和教师包办;有的学历比较高的家长,认为自己懂教育,总是喜欢对学校和教师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用批判的眼光对待学校教育。面对这样的家长,关键在于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教师首先自己必须要明白哪些事情是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责任、哪些事情是家长需要配合的、哪些事情是家长的主要责任,并在家长产生疑惑时,明确告诉家长。学校和家庭之间要形成合力,但不能彼此越界。最主要的,教师自己要做到,不要把学校和教师该负责的事情推给家长,比如作业批改,就不适合简单推给家长。教师既不宜把学校的职责往家庭推,也不宜把家长的责任往学校揽。如果教师自己模糊了边界,就很难让家长不模糊边界。处理好这个边界,需要对教育有比较深刻明确的认识。 掌握情绪管理与应急处理的方法。很多教师特别发怵的是遇上特殊甚至危险情况该怎么和家长沟通。比如,学生在校内出现了意外伤害、过激行为、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等。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掌握情绪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方法。首先,教师自己的情绪不能失控。把握心情,才能把握事情。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生中10%的事件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90%则是由你对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教师掌握一点儿情绪管理和应急处理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处理特殊或紧急事情前必须先调整心情,避免冲动、激动之下,出现“火上浇油”式的矛盾激化。其次,要善于引导情绪转向,先理解心情,后处理事情,在理解家长和学生心情的前提下,多换位思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其次,教师要注意与家长沟通中的细节。情绪、体态、语气、语言、视线、神色、手部动作等每个细节,都是影响与人沟通效果的因素。作为教育专业工作者,教师要善于控制和用好这些细节。沟通方式往往决定沟通的成败,“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能愤怒地表达”。 尊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良好沟通的前提在于相互理解,相互理解的前提在于相互了解。让家长通过家委会、教师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参与学校管理,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理解学校的最重要途径。传统学校有的习惯于“关门办学”甚至害怕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害怕家长给学校“挑刺儿”、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负担等。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虽然不可能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每件事情,但是可以花点儿时间,让家长了解学校最近主要在做什么和未来计划做什么、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张、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值得注意的细节,无疑既满足了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愿望,也有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将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升学、考试、推优等情况透明地介绍给家长,提前帮助家长做好孩子发展规划、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细节和问题等,更有助于减少家校矛盾,获得家长支持。 知易行难,年轻教师每天工作任务比较繁重,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非常不容易。在家校沟通上,有很多做得很好的学校和教师,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请教,是最简便有效的提高方式;而通过媒体学习别的学校和优秀教师的经验、通过阅读教育和心理学等方面书籍和文章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情绪调节及沟通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 与家长沟通是新时代教师的必备专业本领,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在探索“行”的基础上做好理性提升、在努力“知”的基础上做好实践落实,知行合一,乐与、善与家长沟通,将家长变成自己教育行动的助力,从而形成育人的合力。 (作者系本报记者)
标签:
相关新闻
保险时讯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